伏生九十语已讹,失旦自惭犹喔喔。全诗是什么?

风云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鸡鸣曲

唐·刘禹锡

鸡唱三声天欲明,安知鸡亦解人情。

伏生九十语已讹,失旦自惭犹喔喔。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讽刺权贵、抒发悲愤之作,也有描绘自然、抒发闲适之情的诗篇,刘禹锡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曾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屡遭贬谪,但其文学成就斐然,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公鸡啼叫了三声,天色即将放明,怎么知道公鸡也懂得人的情感呢?伏生已经九十岁了,说话已经含糊不清,但他仍然因为错过了报晓的时间而自感惭愧,不停地喔喔叫着。

释义

鸡唱三声天欲明:形容公鸡在黎明前啼叫,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安知鸡亦解人情:用反问的语气表达公鸡似乎也能理解人的情感。

伏生九十语已讹:伏生是汉代经学家,此处借指年老之人,说话已经不清楚。

失旦自惭犹喔喔:即使错过了报晓的时间,公鸡仍然感到惭愧并继续啼叫,比喻人虽年老但仍不忘职责或使命。

赏析

这首诗以鸡鸣为引子,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公鸡与年老之人进行类比,表达了诗人对年老而不忘职责、虽力有不逮但仍坚持不懈的精神的赞美,诗中“伏生九十语已讹,失旦自惭犹喔喔”两句尤为深刻,既描绘了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又寓含了深刻的哲理,即无论年龄多大,都不应放弃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创作背景

刘禹锡在仕途上屡遭贬谪,晚年生活较为坎坷,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晚年时期创作的,通过描绘公鸡的形象,寄托了自己虽年老但仍不忘国家大事、心系天下的情怀,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即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应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不忘初心,坚守使命。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