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邹遗书世皆读,要以尊信为善学。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尊信为学

朝代:宋代

作者:陆九渊

鲁邹遗书世皆读,要以尊信为善学。

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

几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幽。

作者简介

陆九渊(1139年—1193年),字子静,号存斋,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陆九渊是中国“心学”的开创者,与朱熹齐名,时称“朱陆”。

译文

鲁国的孔丘(孔子)和邹国的孟轲(孟子)留下的书籍世人都读,但关键在于尊崇并信奉他们的学说才是善于学习,站在千峰之巅没有束缚,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得以自在,不向人间争宠夺利,只将心事寄托给沙洲上的鸥鸟,不知何时归去青山之外,月光洒满松林,小路自是一片清幽。

释义

首句“鲁邹遗书世皆读”指出孔子和孟子的学说被世人广泛阅读;次句“要以尊信为善学”强调尊崇并信奉这些学说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后两句则通过描绘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追求心灵宁静的志向。

赏析

这首诗是陆九渊心学思想的体现,他强调尊信圣贤之学,认为只有真正信奉并实践这些学说,才能达到心灵的自由与宁静,诗中“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两句,以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追求心灵自由、超脱世俗束缚的理想境界,诗中也透露出作者淡泊名利、追求心灵宁静的高洁情操。

创作背景

陆九渊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深感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因此致力于弘扬圣贤之学,以拯救人心、挽救世风,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旨在通过强调尊信圣贤之学的重要性,引导人们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从而摆脱世俗的束缚和纷扰,这首诗也反映了陆九渊个人不慕名利、追求心灵宁静的高洁情操和人生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