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叹命
唐·罗隐
灵丹不解换凡骨,薄命枉教生太平。
纵使百年长健在,一生忧苦尽萦萦。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隐(约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晚唐五代时期,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依附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多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他的散文也颇有成就,尤其是小品文,语言犀利,寓意深刻。
译文
灵丹妙药无法改变凡人的骨肉,命运不济的人白白生在了这太平盛世。
即使能够活到百岁长久健康,一生中的忧愁和苦难也会紧紧缠绕着他。
释义
灵丹不解换凡骨:灵丹妙药无法改变人的凡胎俗骨,暗指命运无法轻易改变。
薄命枉教生太平:命运不好的人,即使生在太平盛世也是枉然,无法享受幸福。
纵使百年长健在:即使能够活到百岁,身体健康。
一生忧苦尽萦萦:一生中的忧愁和苦难也会一直伴随着他。
赏析
这首诗是罗隐对命运不公的深刻感慨,首句“灵丹不解换凡骨”以灵丹妙药无法改变凡人的命运为喻,表达了命运难以改变的无奈,次句“薄命枉教生太平”则进一步指出,即使生在太平盛世,命运不好的人也无法享受幸福,更加凸显了命运的不公,后两句“纵使百年长健在,一生忧苦尽萦萦”则是对这种命运的无奈和悲叹,即使能够活到百岁,也无法摆脱忧愁和苦难的缠绕,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对人生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罗隐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罗隐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及第,这使他深感命运的不公,他生活在晚唐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罗隐对社会的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批判,他的这首诗正是对这种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和感慨,通过这首诗,罗隐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对人生的无奈,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