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落尘叹
唐·罗隐
昔日凌云志未酬,
君看失脚落尘土。
岂复毫发余诗情,
空余惆怅满襟袖。
作者简介
罗隐,字昭谏,唐代晚期著名诗人、文学家,生于公元833年,卒于公元909年,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人,罗隐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一生郁郁不得志,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抱负不得施展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风格犀利,语言直白,在晚唐文坛上独树一帜。
译文
曾经有着直上云霄的壮志未能实现,
你看我现在失足跌落尘埃之中。
哪里还能有一丝一毫的诗情剩下,
只剩下满腔的惆怅充盈衣袖。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壮志未酬、人生失意的深深感慨,首句“昔日凌云志未酬”回顾了诗人曾经的远大抱负,次句“君看失脚落尘土”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现实生活中的落魄境遇,第三句“岂复毫发余诗情”表达了诗人因失意而对创作也失去了热情,最后一句“空余惆怅满襟袖”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通过对比昔日壮志与今日落魄,诗人不仅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也隐含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诗中“失脚落尘土”的意象生动而富有冲击力,形象地展现了诗人从云端跌落谷底的巨大反差,而“岂复毫发余诗情”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因失意而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也几乎消磨殆尽,这种绝望与无奈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悲凉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罗隐个人的坎坷经历密切相关,罗隐一生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仕途无望,长期的挫折与失意,使得他对社会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它既是诗人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通过这首诗,罗隐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失意的深深感慨,以及对社会不公的强烈不满,这首诗也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罗隐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