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和子由渔家诗三首·之一》,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和子由渔家诗三首·之一
宋·苏轼
渔家临水住,竹径绕茅屋。
两两三三艇,去去来来鸭。
前村清景晚,钓艇宿芦花。
不惟豪横压清臞,聊为诗人洗寒饿。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美食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纵多变,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书取诸家之长,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擅画墨竹、怪石、枯木等,并有《东坡乐府》、《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传世。
译文:
渔家傍水而居,竹径环绕着简陋的茅屋。
两三只小艇在水中穿梭,鸭子们来来往往。
前村的景色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清幽,钓鱼的小艇停泊在芦花丛中。
这景象不仅让那些豪横之人感到羞愧(因为他们无法欣赏到这份清贫中的美好),也姑且为诗人驱散了寒冷和饥饿。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渔家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通过渔家傍水而居、竹径茅屋、小艇穿梭、鸭子往来以及钓艇宿芦花等景象,展现了渔家生活的自然与和谐,诗人也通过“不惟豪横压清臞,聊为诗人洗寒饿”两句,表达了自己对渔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豪横之人的不屑。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渔家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渔家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渔家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以及诗人的感受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渔家生活画卷,诗人也通过对比手法,将渔家的清贫与豪横之人的奢华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对清贫生活的赞美和对奢华生活的鄙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与其弟苏辙(字子由)的和诗之一,苏轼与苏辙感情深厚,常有诗文往来,此诗可能是苏轼在贬谪期间,面对生活的艰辛和世俗的纷扰,通过描绘渔家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越,诗人也通过这首诗来慰藉自己,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是对苏轼《和子由渔家诗三首·之一》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