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浦溆多浮鸭,风急汀洲有断鸿。全诗是什么?

春秋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江晚景

唐·杜荀鹤

水生浦溆多浮鸭,风急汀洲有断鸿。

落日孤城寒角动,满庭黄叶暮烟浓。

作者简介

杜荀鹤,字彦之,晚唐著名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9世纪末期至10世纪初期,他出身贫寒,但自幼好学,才华横溢,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与同时期的诗人罗隐齐名,有“杜罗”之称,他的作品在晚唐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江水上涨,水边的浅滩上漂浮着许多鸭子;风势猛烈,汀洲上偶尔有离群的孤雁飞过,夕阳西下,孤城中的号角声在寒风中回荡;庭院里落满了黄叶,傍晚的烟雾愈发浓厚。

释义

水生浦溆多浮鸭:描述的是江水上涨后,水边的浅滩(浦溆)变得宽阔,吸引了众多鸭子在此浮游。

风急汀洲有断鸿:风势猛烈,吹得汀洲上的大雁难以成行,偶尔有离群的孤雁(断鸿)飞过。

落日孤城寒角动:夕阳西下,孤城中的号角声在寒冷的空气中回荡,营造出一种孤寂、苍凉的氛围。

满庭黄叶暮烟浓:庭院里落满了黄叶,傍晚的烟雾愈发浓厚,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萧瑟与凄凉。

赏析

这首诗以秋江晚景为题,通过描绘江水、鸭子、风、汀洲、大雁、落日、孤城、号角、黄叶和暮烟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一幅秋日傍晚的江景图,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孤寂、苍凉氛围的深刻渲染,特别是“水生浦溆多浮鸭,风急汀洲有断鸿”两句,通过对比和映衬,突出了秋日的萧瑟与凄凉,而“落日孤城寒角动,满庭黄叶暮烟浓”两句,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氛围,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秋意和哀愁。

创作背景

杜荀鹤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晚唐社会矛盾尖锐,民不聊生,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这首《秋江晚景》也不例外,诗人通过描绘秋日傍晚的江景,寄托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切,诗中的孤寂、苍凉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诗人或许也在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现实的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