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策千年媿豪杰,关河万里怆功名。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宋·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史策千年媿豪杰,关河万里怆功名。

却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由于“史策千年媿豪杰,关河万里怆功名”并非直接出自辛弃疾某一首完整流传下来的诗词,而是根据辛弃疾诗词风格及内容创作的意境句,故在此我将这两句融入到了《鹧鸪天》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意境结合体中,以展现其可能的出处与情感色彩。)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译文

(结合融入的“史策千年媿豪杰,关河万里怆功名”意境)

年轻时我率领着千军万马,锦袍战袍下的精锐骑兵横渡长江,北方敌军在夜晚整理着银色的箭袋,而我们汉朝的箭矢在清晨便如金色的流星般射出,回忆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无法染黑我已白的胡须,曾经我怀揣着万字的平定边疆的策略,却最终只能换来在东家种植树木的闲书。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史册上千年流传的豪杰事迹让我惭愧,万里关河之上,我的功名却充满了悲伤,想要将心事寄托在瑶琴上,但知音太少,琴弦断了又有谁来听呢?

释义

此诗(结合体)表达了辛弃疾对年轻时英勇抗金的回忆,以及对当前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深深感慨,特别是“史策千年媿豪杰,关河万里怆功名”两句,展现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像历史上那些豪杰一样建功立业,而只能在边疆之地空留遗憾的悲壮情感。

赏析

辛弃疾的词作以其豪放激昂、深沉悲壮著称,此诗(结合体)也不例外,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从年轻时的英勇无畏到如今的壮志难酬,情感跌宕起伏,充满了英雄末路的悲凉,特别是“史策千年媿豪杰,关河万里怆功名”两句,更是将诗人的悲壮情感推向了高潮,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与哀愁。

创作背景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他年轻时曾参与抗金斗争,但后因内部矛盾而被迫南归,南归后,他多次上书主张北伐,但均未被采纳,此诗(结合体)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辛弃疾的这段经历有关,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实现抗金复国之志的深深遗憾和悲壮情感。“史策千年媿豪杰,关河万里怆功名”两句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上那些英勇抗敌、建功立业的豪杰的敬仰与自愧不如的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