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荔枝叹
宋·苏轼
红纱帐里透芳香,碧玉盘中缀锦囊。
琼浆玉液胜瑶酒,凤髓龙肝美可尝。
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应不到长安。
红尘一骑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岭南地暖无霜雪,四序花开似锦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何限人间堪恨事,黄柑丹荔不同时。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译文
红纱帐中透出荔枝的芳香,碧玉盘中盛放着锦囊般的荔枝,荔枝的琼浆玉液胜过瑶酒,其美味如同凤髓龙肝,如果杨贵妃知道荔枝的美味,那么荔枝就不会被送到长安了,红尘中一骑飞奔,只为博取妃子一笑,却无人知晓这荔枝是从远方运来,岭南气候温暖无霜雪,四季花开如锦绣,我每天愿意吃三百颗荔枝,甚至愿意永远做岭南人,但人世间有多少令人遗憾的事情啊,就像黄柑和荔枝不能在同一时间成熟一样。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荔枝的美味和岭南的风土人情,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的喜爱和对人生遗憾的感慨,诗中“红纱帐里透芳香”等句描绘了荔枝的诱人之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则表达了诗人对岭南生活的向往,而“何限人间堪恨事,黄柑丹荔不同时”则揭示了人生中的遗憾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荔枝为线索,串联起对岭南风物的赞美和对人生遗憾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荔枝的美味和岭南的风土人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巧妙地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将人生中的遗憾和无奈寓于其中,特别是“何限人间堪恨事,黄柑丹荔不同时”一句,更是将人生的遗憾和无奈表达得深刻而淋漓。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被贬谪到岭南时所作,在岭南期间,苏轼虽然经历了人生的低谷和挫折,但他并没有被困境所打倒,而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他深入民间,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百姓疾苦,同时也被岭南的自然风光和美食所吸引,在这首诗中,苏轼通过对荔枝的赞美和对岭南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也通过“何限人间堪恨事,黄柑丹荔不同时”一句,表达了对人生遗憾和无奈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