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钱自昔妨骑鹤,绝笔何时到获麟?的释义

风云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病中思

唐·李商隐

翦烛巴山别思遥,送君归棹下瞿塘。

腰钱自昔妨骑鹤,绝笔何时到获麟?

病里不知春早晚,愁中岂觉日升曛。

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在巴山剪烛的夜晚,我对你的离别之情思绪万千,送你乘船离开,沿着瞿塘峡顺流而下,自古以来,腰缠万贯却难以骑鹤成仙,我的诗文创作又何时能达到孔子《春秋》绝笔于获麟那样的境界呢?在病中,我全然不知春天的早晚,忧愁之中哪里还顾得上日升日落,手中的浣花笺纸如同桃花般鲜艳,我要好好地在上面题诗,歌颂那美好的玉钩(月亮)。

释义

翦烛巴山:形容离别时的夜晚,巴山指四川东部的大巴山。

腰钱自昔妨骑鹤:化用“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典故,表示虽然富有但难以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绝笔何时到获麟:用孔子作《春秋》绝笔于获麟的典故,表示自己的文学创作何时能达到如此高的成就。

浣花笺纸:一种精美的纸张,常用于书写诗词。

赏析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病中思念友人时所作,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首联通过“翦烛巴山”的意象,营造出离别时的凄清氛围,颔联则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财富与超脱之间的矛盾心理,以及对文学创作成就的向往,颈联以病中的感受,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愁绪和无奈,尾联则以美好的愿景作结,希望能在精美的纸张上题诗,寄托自己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李商隐晚年,当时他仕途不顺,身体多病,心情抑郁,在病中,他思念远方的友人,回忆起与友人共度的时光,不禁感慨万千,他也对自己的文学创作进行了反思和展望,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