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鼎百年如电速,寥寥一笑抵河清。的解释

风云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笑世

唐·罗隐

鼎鼎百年如电速,寥寥一笑抵河清。

人间万事何须问,且向樽前听曲觞。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833年-909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隐,字昭谏,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晚年投奔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语言通俗易懂,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他的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译文

百年光阴如同闪电般迅速流逝,而人生中的一次真正欢笑却比黄河水变清还要难得,人世间纷繁复杂的事情何必去一一追问呢?不如暂且放下烦恼,在酒樽前聆听乐曲,享受片刻的欢愉。

释义

鼎鼎百年如电速:形容人生短暂,时间流逝之快如同闪电。

寥寥一笑抵河清:比喻人生中真正值得珍惜的欢笑非常稀少,其价值甚至超过了黄河水变清这一难得的自然现象。

人间万事何须问:表达了对人世间复杂事务的厌倦和无奈,认为不值得去一一探究。

且向樽前听曲觞:建议放下烦恼,享受当下的欢乐时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首句“鼎鼎百年如电速”直接点出了人生的短暂和时间的无情流逝,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寥寥一笑抵河清”则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人生中真正欢笑的难得和珍贵,后两句“人间万事何须问,且向樽前听曲觞”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和对个人命运的超脱态度,建议人们放下烦恼,享受当下的欢乐时光,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罗隐晚年时期,罗隐一生怀才不遇,多次科举不第,晚年投奔吴越王钱镠后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官职和待遇,但内心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仍然难以释怀,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和超脱态度,通过这首诗,罗隐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也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珍惜当下的生活哲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