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归期
唐·韦庄
流落天涯意已阑,
子规啼月小楼寒。
梦里分明见关塞,
不知何路向金坛。
荒村杳杳人烟少,
新雁嗷嗷旅思宽。
但报家僮多酿酒,
一栏红药是归期。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流落他乡已无心留恋,子规鸟在月夜中啼叫,小楼显得格外凄寒,梦中清晰地看到边塞风光,却不知哪条路能通向金坛,荒村里人烟稀少,新雁的叫声让旅人的愁思得以宽慰,只吩咐家中的仆人多多酿酒,等到那一栏红药花开之时,便是我归家的日期。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流落天涯、思乡心切的情怀,首联写诗人流落异乡的无奈与凄凉;颔联通过梦境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颈联描绘了荒村的景象,以新雁的叫声反衬出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归期的期盼,以“一栏红药”作为归家的标志。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流落异乡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中“子规啼月小楼寒”一句,以子规鸟的啼叫和月夜的凄寒,营造出一种悲凉、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而“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坛”则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渴望与无奈,尾联“但报家僮多酿酒,一栏红药是归期”则以具体的行动和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归期的期盼和归家的喜悦。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诗人因战乱而流落他乡,饱尝颠沛流离之苦,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归期的期盼,通过描绘流落异乡的凄凉景象和梦中对家乡的思念,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