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吊周处士
唐·李中
非熊老子不复见,谁吊遗魂清渭滨?
旧隐白云空寂寂,入门惟有碧苔新。
作者及朝代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李中,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是一位较为知名的诗人,李中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多描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作者简介
李中,字有中,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初期,他出身贫寒,但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李中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深受后人喜爱,他的作品在《全唐诗》中有收录,是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
译文
那位像姜太公一样有才华却未得志的老先生已经再也见不到了,
又有谁来凭吊他遗留在清渭滨的魂魄呢?
他曾经的隐居之地如今只剩下白云悠悠、空寂无声,
走进门去,只见碧绿的苔藓长满了地面,一片荒凉。
释义
“非熊老子不复见”中的“非熊老子”指的是像姜太公那样有才华却未得志的人,这里借指周处士。“不复见”表示再也看不到了,表达了诗人对周处士逝去的惋惜和怀念。“谁吊遗魂清渭滨”则进一步强调了周处士的孤独和不被世人所知的遗憾,清渭滨是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如今却无人凭吊。“旧隐白云空寂寂,入门惟有碧苔新”则通过描写周处士旧居的荒凉和破败,进一步烘托出他的孤独和不幸。
赏析
这首诗以凭吊周处士为主题,通过描写他的遗魂和旧居,表达了诗人对周处士才华未展、命运多舛的深深同情和惋惜,诗中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认为像周处士这样有才华的人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待遇,是社会的不公和悲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中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有关,李中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有才华的人往往难以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甚至被埋没和遗忘,李中可能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和个人的感受,创作了这首诗来凭吊周处士这样的不幸者,并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这首诗也反映了李中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