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饷每思羹苜蓿,旅炊犹得饭雕胡。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野炊

宋·陆游

野饷每思羹苜蓿,旅炊犹得饭雕胡。

云开远岫千重翠,风定平芜十里芜。

野老生涯知最乐,人生万事信难图。

何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孤。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在野外用餐时,我常常想起用苜蓿做的菜汤,旅途中的炊烟里,还能吃到雕胡米做的饭,云雾散去,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翠绿欲滴;风平浪静,广阔的草地上一片荒芜,乡野老人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人生中的许多事情实在是难以预料和谋划,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那青山之外,享受月光下松风小径的孤独与宁静呢?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野外生活的简朴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野饷每思羹苜蓿,旅炊犹得饭雕胡”两句,展现了诗人在野外生活的艰辛与满足;“云开远岫千重翠,风定平芜十里芜”则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荒凉,寓含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野老生涯知最乐,人生万事信难图”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何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孤”则流露出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和对孤独宁静的向往。

赏析

本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野外生活的细节,展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诗中“野饷”、“旅炊”等词语,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艰辛与满足,而“云开远岫”、“风定平芜”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则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诗人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面对现实的无奈与人生的无常,诗人选择了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通过描绘野外生活的简朴与宁静,诗人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在仕途不顺、理想破灭后,对人生和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