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河中咏怀
唐·罗隐
要识人间盛衰理,岸沙君看去年痕。
潮来汩没沙痕涨,潮去萧条沙痕损。
莫道高岸坚如金,时来枯涸成埃尘。
君看西陵岸头树,年年岁岁绿阴匀。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隐,字昭谏,晚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一生经历了晚唐由衰转乱的历史时期,对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有着深刻的洞察,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犀利,常借古讽今,抒发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他的作品在晚唐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要想认识人间的盛衰之理,你就看看河岸边沙地上的去年痕迹吧,潮水涨来时,沙痕被淹没,潮水退去后,沙痕又显露出来,但已有所损耗,不要说高高的河岸坚固如金,时运到来时,它也会变得枯涸成为尘埃,你看看那西陵岸头的树木,年年岁岁都保持着均匀的绿荫。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河岸沙痕的涨落变化,来比喻人间的盛衰之理,诗人认为,世间的盛衰变化如同河岸沙痕的涨落一样,是不可避免的,他告诫人们要认识到这一点,不要过于执着于一时的得失和荣辱,诗人也通过对比高岸和树木的命运,暗示了时运对于事物的影响以及生命的坚韧和恒久。
赏析
这首诗以河岸沙痕为喻,巧妙地揭示了人间的盛衰之理,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抽象的哲理具象化,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世间的变化无常和生命的脆弱,诗人也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和内涵,使其具有更加深远的哲理意义。
在诗歌的表达上,罗隐运用了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使得诗歌既具有哲理的深度,又不失艺术的魅力,他的笔触犀利而深刻,能够直击人心,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罗隐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于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有着深刻的洞察和不满,他通过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对于人间盛衰之理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时运无常和生命脆弱的无奈和叹息,这首诗不仅反映了罗隐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也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心态和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