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寺夜雨
唐·皎然
古佛负墙尘漠漠,孤灯照殿雨昏昏。
僧归夜久无留客,门掩松风自掩门。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多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和佛教题材的诗,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古老的佛像背靠墙壁,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尘埃,显得格外沉寂;一盏孤独的油灯在昏暗的雨中照耀着空旷的佛殿,光线朦胧而微弱,僧人归来时夜色已深,没有客人留下,于是轻轻掩上门扉,任由松风自行吹拂,自行关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寺夜雨的凄清景象,首句“古佛负墙尘漠漠”通过“古佛”与“尘漠漠”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沧桑;次句“孤灯照殿雨昏昏”则以“孤灯”与“雨昏昏”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后两句则进一步通过僧人的归来与门扉的掩闭,强调了山寺的宁静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山寺夜雨的生动画面,诗人通过对古佛、孤灯、雨夜、僧人等元素的巧妙运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诗中“尘漠漠”与“雨昏昏”的描写,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暗示了人心的孤寂与迷茫,而僧人的归来与门扉的掩闭,则象征着一种超脱与归宁,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禅理的深刻领悟。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其诗歌创作往往与佛教信仰和禅理密切相关,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雨夜,皎然独自漫步于山寺之中,感受到山寺的宁静与超脱,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通过描绘山寺夜雨的景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佛教禅理的深刻领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僧们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脱的普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