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对泣犹稀见,况觅夷吾一辈人!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登楼

宋·刘克庄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山来水去无痕迹,鸟语花飞有断章。

新亭对泣犹稀见,况觅夷吾一辈人!

作者及朝代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南宋文学家、诗人、词人,他生活在南宋末年,历经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五朝,一生仕途坎坷,晚年致力于诗歌创作,风格多样,以豪放激越见长,是南宋后期的重要诗人之一。

作者简介

刘克庄生于官宦世家,早年曾入仕为官,但因直言敢谏,多次遭贬,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不仅在诗歌上有深厚造诣,还擅长词赋、散文等多种文体,其作品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登上城上的高楼,远眺着辽阔的荒野,海天一色,愁绪如潮,无边无际,山峦起伏,水流远去,似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鸟鸣声声,花瓣飞舞,却只能听到断断续续的乐章,在这乱世之中,即便是像新亭对泣那样的忧国之士也已难得一见,更何况去寻找像管仲(夷吾)那样的一流人才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远望所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才的渴望,首联写高楼远眺,愁思茫茫;颔联写自然景物的变化无常,暗喻世事沧桑;颈联以“新亭对泣”的典故,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忧虑和无奈;尾联则直接抒发了对人才的渴求和难以寻觅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登楼远眺为背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典故的运用,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才的渴望,诗中“山来水去无痕迹”一句,既写出了自然景物的变化无常,又暗喻了世事的沧桑巨变,富有哲理意味,而“新亭对泣犹稀见”一句,则借用了东晋时期士人在新亭对泣的典故,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忧虑和无奈,尾联“况觅夷吾一辈人”则直接抒发了对人才的渴求和难以寻觅的感慨,情感真挚,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国家内忧外患,局势动荡不安,刘克庄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国家危亡在即,而朝中却缺乏能够力挽狂澜的人才,他登上高楼远眺,心中充满了愁绪和忧虑,于是写下了这首《登楼》诗,以表达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才的渴望,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展现了刘克庄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怀和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