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残地脉疏泉过,穿透天心得句归。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断残地脉疏泉过,穿透天心得句归。

林树深藏啼鸟细,溪流暗咽落花飞。

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赋落晖。

莫道此中无乐事,人间万事总相依。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山水田园题材的诗歌创作,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释绍嵩的作品多反映山林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译文

断裂的地脉间稀疏的泉水潺潺流过,我穿透心灵的深处,灵感如泉涌般归来,树林深处隐藏着细微的鸟鸣,溪流在落花中暗暗呜咽,闲暇时,我坐在石上静观流水,兴致来时,在花丛间吟咏夕阳的余晖,不要说这里没有什么快乐的事情,人间的万般事务都与这自然美景相依相存。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居生活中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静谧与生动,首联“断残地脉疏泉过,穿透天心得句归”以泉水为引子,寓意灵感如泉水般自然流淌,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境,颔联和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山林间的幽静景象,以及诗人在其中的闲适生活,尾联则点明了山居生活的乐趣所在,即与自然相依,超脱世俗。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首联中的“断残地脉”与“穿透天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的原始力量,又寓意了诗人内心的深邃与广阔,颔联和颈联中的“啼鸟细”、“落花飞”、“观流水”、“赋落晖”等意象,则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幽静的山林之中,尾联则点明了主题,强调了山居生活的乐趣与价值,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释绍嵩在山居期间所作,作为一位僧人,释绍嵩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理解,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在山居生活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以及对内心宁静与自由的追求,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选择隐居山林,以诗酒为伴,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自由,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