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遇虎
唐·李颀
洞中有虎何猛烈,牙如利刀爪如铁。
林间风声似鬼号,山径行人皆失色。
独步寻幽不畏难,心怀壮志气如虹。
虎视眈眈虽可畏,人凭胆略胜蛟龙。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颀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713年—756年),他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歌行,诗风雄浑奔放,内容多描写边塞风光和游侠生活,也有抒发个人抱负和愤懑之作,李颀的诗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山洞中的老虎多么凶猛啊,它的牙齿像锋利的刀,爪子像坚硬的铁,林间的风声好像鬼在号叫,山路上行走的人都吓得变了脸色,我独自步行寻找幽静之地,不畏艰难险阻,心中怀着壮志,气概如彩虹般绚烂,老虎虽然瞪大眼睛,令人畏惧,但人凭借勇气和智谋,能够胜过蛟龙。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老虎的凶猛和行人的恐惧,反衬出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诗中“洞中有虎何猛烈,牙如利刀爪如铁”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老虎的凶猛形象,而“独步寻幽不畏难,心怀壮志气如虹”则表达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豪迈的气概。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对比老虎的凶猛和行人的恐惧,以及诗人自己的勇敢和坚定,突出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老虎也象征着困难和挑战,而诗人的勇气和智谋则象征着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力量,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颀游历山水、体验生活期间,在唐代,文人墨客常常游历名山大川,寻找灵感和创作素材,李颀在游历过程中,可能遇到了老虎等野生动物,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秘和力量,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寄托了对人生和理想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