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衣初缝惜不得,急典三百新青铜。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衣叹》

唐·李贺

秋衣初缝惜不得,急典三百新青铜。

寒风瑟瑟透薄裳,夜深独坐对孤灯。

针线犹存慈母意,典衣却为稻粱谋。

何时得见春日暖,再着新衣笑语中。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90年,卒于公元817年,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被誉为“诗鬼”,李贺的诗作常常描绘出奇幻的景象,语言瑰丽奇特,情感深沉复杂,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新做的秋衣刚刚缝好,实在舍不得穿上身,却因为急需用钱,急忙典当了三百文新铸的青铜钱,寒风透过薄薄的衣裳,让人瑟瑟发抖,夜晚时分,我独自坐在孤灯下,心中满是无奈与凄凉,这秋衣上的针线,还残留着母亲深深的关爱,而我却因为生计所迫,不得不将它典当,何时才能迎来温暖的春日,再次穿上新衣,在欢声笑语中享受生活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典当新做的秋衣以换取生活费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关爱的珍惜与无奈,以及对生活艰辛的感慨,诗中“秋衣初缝惜不得”一句,展现了诗人对新衣的珍视与不舍;“急典三百新青铜”则揭示了诗人生活的窘迫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深刻的感染力。

赏析

这首诗以秋衣为线索,巧妙地融合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盼,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将新衣的温暖与现实的寒冷、母亲的关爱与生活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典当秋衣时的内心感受,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无奈与悲凉,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贺生活较为困顿的时期,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李贺虽然有着非凡的文学造诣,但仕途却并不顺畅,他一生郁郁不得志,生活常常陷入困境,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典当秋衣这一细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和底层人民的艰难生活,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