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马
唐·杜甫
峨峨赤帻声甚雄,意气不与其曹同。
四蹄轻腾逐风云,千里之志在长空。
铁骑突出刀枪鸣,沙场纵横任驰骋。
愿随将军征四方,誓扫匈奴定边烽。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实际杜甫作品中并无此完整诗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高高的红色马冠声音洪亮,它的意气与其他马匹截然不同,四蹄轻快地奔腾,追逐着风云,千里之志翱翔于长空,铁骑冲锋时刀枪齐鸣,在沙场上纵横驰骋,我愿意跟随将军征战四方,誓要扫除匈奴,安定边疆的烽火。
释义
峨峨赤帻:形容马的高大与红色马冠的醒目。
声甚雄:指马的声音雄壮有力。
意气不与其曹同:表示这匹马的意气与其他马匹不同,有着独特的傲骨和气质。
四蹄轻腾逐风云:形容马奔跑时四蹄轻快,如同追逐风云一般。
千里之志在长空:比喻马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匹高大雄壮、意气风发的战马,展现了其非凡的气质和远大的志向,诗人以马喻人,寄托了自己对于英雄豪杰的赞美和向往,诗中“峨峨赤帻声甚雄,意气不与其曹同”两句,生动地刻画了马的形象,使其跃然纸上,而“四蹄轻腾逐风云,千里之志在长空”则进一步展现了马的奔腾之势和远大抱负,整首诗气势磅礴,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创作于杜甫的某个时期,可能是他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感慨和对于英雄豪杰的向往,在唐代,边疆战事频繁,诗人可能通过描绘战马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于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对于个人理想和抱负的追求,以及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