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田园杂居·其四
朝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醉解病人诗解瘦,不如世世作春农。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诗人,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者,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译文
借酒消解病痛的愁苦,以诗抒发消瘦的哀怨,这些都不如世世代代做个春天里的农夫,农夫扛着锄头走来,我们相见时亲切地交谈,看到他们悠闲自在的生活,我不禁心生羡慕,怅然吟诵起《式微》来表达归隐田园的愿望。
释义
首句“醉解病人诗解瘦”表达了诗人通过饮酒和写诗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和身体的消瘦,但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他提出了“不如世世作春农”的设想,认为与其在病痛和愁苦中挣扎,不如回归田园,享受简单而宁静的农耕生活,后四句则通过描绘与农夫相遇的场景,进一步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赏析
这首诗是龚自珍田园诗中的佳作,通过对比和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首句以“醉”和“诗”为引子,点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挣扎,而“不如世世作春农”则直接表达了他的归隐愿望,后四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将田园生活的悠闲自在与诗人的现实处境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归隐的主题,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龚自珍生活在清朝末年,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才华横溢,却屡遭排挤和打压,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逐渐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深的失望和不满,开始向往简单而宁静的田园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而成的,它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