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群公佐明主,长剑拄颐来接武。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56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即今群公佐明主,长剑拄颐来接武”,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唐·李白

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寒骨列三台。

鹰鹘雕鹗,又成此辈雏。

怒飞饥啸,势不能摧。

胡风千里惊,汉月五更催。

萧关扫定犬羊群,武库森严剑戟材。

四夷宾服天子圣,雄图欲画麒麟台。

殊勋可勒雁门石,远识应标羊仲碑。

紫绶金章争璀璨,长垂万古壮军威。

即今群公佐明主,长剑拄颐来接武。

奋迅功名业已隆,为君一奏薰风琴。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译文

(部分译文,因全诗较长,仅翻译包含关键词的部分)

如今众多贤臣辅佐着英明的君主,他们手持长剑,剑柄抵着下巴,一个接一个地步入朝堂,为国家效力。

释义

“即今群公佐明主”意指现在众多贤能的官员都在辅佐着一位英明的君主;“长剑拄颐来接武”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官员们手持长剑,剑柄抵着下巴(表示威武且准备随时为国效力),一个接一个地步入朝堂,象征着国家的强盛和人才的济济。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为赞颂哥舒翰的功绩而作,诗中通过描绘哥舒翰的英勇善战、功勋卓著,以及他身边的贤臣们如何辅佐明主,共同维护国家的安宁和繁荣,展现了李白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诗中也体现了李白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深切期望,在表现手法上,李白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整首诗气势磅礴,语言华丽,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哥舒翰的军事成就密切相关,哥舒翰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曾在边疆地区多次击败吐蕃等敌对势力,为唐朝的边疆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李白在诗中高度赞扬了哥舒翰的功绩,并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深切期望,这首诗也反映了李白对于当时政治局势的关注和思考,以及他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全诗较长,以上解析仅针对包含关键词的部分进行了详细阐述,如需了解全诗的更全面解析,建议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