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刘克庄的《戊辰即事》,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戊辰即事
宋 刘克庄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人事已随双鬓改,柳条又见一年新。
倚阑惆怅无人会,数尽栖鸦独自行。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理论家,他早年与四灵派诗友交往,诗歌创作受他们影响,学晚唐体,刻琢精丽,刘克庄晚年趋奉贾似道,谀词谄语,连章累牍,为人所讥,但他一生宦海浮沉,郁郁难平,使他的词作风格沉郁顿挫,慷慨悲凉,在词论上,他崇尚唐、五代,不贬婉约派词人,认为“长短句始于唐,盛于宋,唐词多为小令,宋人大乐出,于是有慢、引、近、嘌、哨、犯、赚、破、摊声、摘遍、转踏、大曲、般涉诸调”,对词的演变与形式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并反对以文为词,认为辛弃疾“学稼轩者,胸中须先具数百卷书,落笔自无寒俭气”,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词》等。
译文:
州桥南北,原是天街御道,游赏去处,如今却是荒烟衰草,一派萧条景象,父老伫足,盼王师收复失地,盼亲人回归,年复一年,然而徒有期望,他们怎能不伤心呢?他们强忍泪水,失声询问使者:哪一天真有我们朝廷的军队来呀?人事沧桑,我的双鬓已斑白、变改了,可是,柳条儿却又一年一度地变青了,独自倚着栏杆,满怀惆怅,有谁能够理解我此时的心情呢?只有数不尽的乌鸦,在黄昏的天空里盘旋着,独自个儿飞来飞去罢了。
释义:
本诗通过描写父老盼望王师收复失地的急切心情,以及诗人自己对于时局的无奈与惆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人事已随双鬓改,柳条又见一年新”两句,以自然景物的恒常与人事的变迁相对照,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无奈。
赏析:
本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州桥的荒凉景象和父老的期盼心情,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特别是“人事已随双鬓改,柳条又见一年新”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又暗示了国家命运的变迁和人民生活的艰辛,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南宋时期,国家处于金人的侵略之下,大片领土被金人占领,诗人刘克庄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感国家命运的危亡和人民生活的疾苦,他通过描写州桥的荒凉景象和父老的期盼心情,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也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对时局的无奈与惆怅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与希望。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人事已随双鬓改,柳条又见一年新”这两句诗在整首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整首诗的情感和意境才是诗人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在赏析这首诗时,我们需要将其放在整首诗的背景和意境中去理解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