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退林亭夏日长,乌纱白紵自生凉。出自哪首诗?

生辉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池上即事

唐·白居易

吏退林亭夏日长,乌纱白紵自生凉。

池边小酌闲征妓,席上清歌好和章。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

几回归去欲无还,终是前山隔故乡。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吏退林亭夏日长,乌纱白紵自生凉”出自此诗的前两句,但为完整呈现诗歌意境与背景,这里给出了全诗内容。)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斐然,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作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自然风光等多个领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译文

官吏退堂后,林亭中的夏日显得格外漫长,我头戴乌纱帽,身着白紵衣,自然感到清凉,在池塘边小酌几杯,悠闲地召唤歌妓助兴,席间清歌妙曲,正好与我的诗篇相和,我不愿在人间争宠夺利,只愿将心事寄托给那自由飞翔的沙鸥,多少次想要归去不再回来,但终究还是因前山阻隔,难以割舍对故乡的眷恋。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退堂后的闲适生活,通过夏日林亭、乌纱白紵、池边小酌、席上清歌等场景,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心境,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夏日林亭闲适图,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前两句“吏退林亭夏日长,乌纱白紵自生凉”直接点题,通过描绘退堂后的林亭景象和自身的穿着感受,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后几句则进一步通过池边小酌、席上清歌等细节,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生活的超脱,又有对故乡的深情厚谊,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人生哲理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多次被贬谪,对官场和仕途产生了深深的厌倦,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更加向往闲适自在的生活,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通过描绘退堂后的闲适生活,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超脱和对故乡的深情厚谊,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心灵自由、超脱世俗的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