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家近盘阊路,曾看吴王射雉来。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姑苏台

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峰青处鸟相呼。

前身家近盘阊路,曾看吴王射雉来。

作者及朝代

张祜,唐代诗人,约生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卒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年),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早年寓居姑苏(今江苏苏州),曾漫游各地,后隐居润州鹤林寺,他一生未得显达,终以处士身份而终,张祜的诗风清新明快,尤其擅长宫词,与杜牧齐名,人称“张杜”。

作者简介

张祜是唐代著名的宫词诗人,他的作品以描写宫廷生活、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观为主,风格独特,语言优美,他的诗作在当时就广受赞誉,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张祜一生未得显达,但他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使他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译文

绮丽的楼阁飘香,俯瞰着太湖的碧波荡漾;

群山错落有致,青翠之中鸟儿在相互呼唤。

我前世的家就在盘阊路附近,

曾经亲眼目睹吴王在此射猎雉鸡的场景。

释义

这首诗描写了姑苏台的绮丽景色和吴王射雉的历史典故,首句“绮阁飘香下太湖”描绘了姑苏台楼阁的华美和太湖的壮丽景色;次句“乱峰青处鸟相呼”则通过鸟鸣声,进一步渲染了姑苏台的幽静和生机,后两句“前身家近盘阊路,曾看吴王射雉来”则通过回忆,将读者带入到吴王射雉的历史场景中,增添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

赏析

这首诗以姑苏台为背景,通过描绘其绮丽的景色和吴王射雉的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的“绮阁飘香”、“乱峰青处”等描写,不仅展现了姑苏台的美丽景色,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而“前身家近盘阊路,曾看吴王射雉来”则通过回忆,将读者带入到吴王射雉的历史场景中,使诗歌具有了更加深远的历史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祜在游览姑苏台时所作,姑苏台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所建的一座宫殿,位于今江苏苏州西南的姑苏山上,张祜在游览时,被姑苏台的美丽景色和吴王射雉的历史典故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通过这首诗,张祜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