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淮南叹
唐·李商隐
诏书宽大与天通,
逐熟淮南几误计。
长亭暮雨咽寒笳,
古驿空山噪暮鸦。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在诗坛上独树一帜,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但同样也有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政治抱负的作品。
作者简介
李商隐自幼聪颖,文思敏捷,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他的仕途并不顺畅,因卷入牛李党争而多次遭贬,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表达了对现实的深刻忧虑和不满。
译文
诏书宣布的宽大政策似乎与天意相通,
但淮南的百姓却因追逐丰收而几乎误了大事。
长亭边暮雨绵绵,寒笳声咽,
古驿旁空山寂静,只有暮鸦在喧闹。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淮南百姓因追逐丰收而可能陷入困境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政策的某些弊端,首句“诏书宽大与天通”表面上赞扬朝廷的宽大政策,但后句“逐熟淮南几误计”却暗示了这种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可能带来的问题,后两句则通过描绘长亭暮雨和古驿空山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对现实的忧虑和不满。
赏析
这首诗以淮南百姓的遭遇为切入点,巧妙地揭示了当时社会政策的某些问题,诗人通过对比诏书的宽大与百姓的困境,表达了对朝廷政策的质疑和批评,诗中的景物描写也极具特色,长亭暮雨、寒笳声咽、古驿空山、暮鸦喧闹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对现实深感忧虑的时期,当时,晚唐社会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朝廷政策的质疑和批评,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在牛李党争的背景下,李商隐的仕途多次遭贬,这也使得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