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田园乐七首·其四》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陌上行歌忘恶岁,小妇红妆穗簪髻。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注:由于“陌上行歌忘恶岁,小妇红妆穗簪髻”并非直接出自王维《田园乐七首》中的某一完整诗句,可能是后人根据王维田园诗的风格与意境进行的创作或提炼,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到了《田园乐七首》的框架内作为一首虚构的“其四”进行解析,这两句诗可能并不存在于王维的原作中。)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多才多艺,工诗善画,精音乐,被誉为“诗佛”,他的诗歌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表达隐逸闲适之情,他也是南宗山水画派之祖,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虚构部分)
陌上传来悠扬的歌声,人们忘却了往年的困苦;小妇人梳着红妆,用麦穗装饰着发髻。
释义
陌上:田野间的小路。
行歌:边走边唱。
忘恶岁:忘记了往年的艰难岁月。
红妆:女子的艳丽妆扮。
穗簪髻:用麦穗等物装饰的发髻。
赏析
这两句诗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陌上行歌的场景,不仅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更体现了人们在劳作之余的愉悦心情,仿佛连往日的困苦都被这歌声所驱散,而小妇人红妆穗簪髻的描绘,则进一步增添了田园生活的温馨与美好,展现了乡村女性的淳朴与美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虚构部分)
此诗可能为王维在隐居期间,对田园生活的深刻感悟与细腻描绘,王维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选择隐居山林,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在这段时期,他深入观察并体验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从而创作出了包括这首虚构诗在内的众多描绘田园风光的佳作,通过这些诗歌,他不仅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更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