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唐·贾至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带,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雨馀未肯放朝暾,穿仗恭承圣主恩。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至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至,唐代文学家、官员,字幼邻,河南洛阳人,天宝初年进士,曾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职,他工于诗文,与杜甫、王维等友善,有诗名,其文章峻洁,为当时所推重。
译文
清晨,银色的烛光照亮了通往朝廷的漫长道路,禁城中的春色在晨曦中显得格外苍茫,柔弱的柳枝千条万缕,如同青色的丝带低垂,百转千回的流莺在宫殿周围婉转啼鸣,官员们佩戴着剑和玉佩,脚步声随着他们在玉石铺就的台阶上移动而响起,他们的衣冠上沾染了御炉中飘出的香气,雨后初晴,朝阳不肯轻易露出脸来,而我穿过仪仗,恭敬地承受着圣主的恩泽。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早朝时分的宫廷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官员们朝见皇帝的庄重与肃穆,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千条弱柳垂青带,百啭流莺绕建章”,又有对朝仪的刻画,如“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即“雨馀未肯放朝暾,穿仗恭承圣主恩”。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唐代早朝的盛况,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为接下来的朝仪场景做了铺垫,诗人通过“剑佩声”、“衣冠身惹御炉香”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官员们朝见皇帝的庄重与肃穆,而“雨馀未肯放朝暾,穿仗恭承圣主恩”则表达了诗人对圣主恩泽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己能够参与早朝的荣幸之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贾至在唐代担任官职期间,参与早朝后所作,当时,他作为朝廷官员,经常需要参加早朝,对宫廷的礼仪和氛围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这首诗正是他基于这种体验和感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早朝的盛况和个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宫廷的庄严与肃穆,以及诗人对圣主恩泽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