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边草
唐·郑谷
春晚江边草过腰,雨余楼下水平桥。
鸟语乱花纷似雨,人闲一路醉如潮。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作者简介
郑谷,字守愚,唐代晚期著名诗人,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他自幼聪颖好学,文思敏捷,七岁便能作诗,郑谷的诗风清新自然,尤其擅长五言律诗,与许棠、任涛等合称“芳林十哲”,他的诗作在当时广为流传,甚至得到唐昭宗的赏识,被赐以“锦袍”以示嘉奖,郑谷一生未得显达,晚年定居蜀中,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
译文
晚春时节,江边的青草已经长得高过了人的腰部;雨后初晴,楼下的水面与桥梁持平,显得格外宁静,鸟儿在花丛中欢快地鸣叫,花瓣随风飘落,如同细雨纷飞;人们悠闲地走在小路上,心情如同醉酒一般畅快,日长人静,午睡醒来后心情慵懒,无所事事,只是悠闲地看着儿童们在柳树下追逐嬉戏,捕捉飘飞的柳絮。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晚春时节江边雨后初晴的宁静美景,以及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淡泊,首联“春晚江边草过腰,雨余楼下水平桥”以自然景物入手,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雨后的清新;颔联“鸟语乱花纷似雨,人闲一路醉如潮”则通过鸟鸣、花飞、人闲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闲适氛围;颈联与尾联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午睡醒来后的慵懒心境,以及他对儿童嬉戏的欣赏,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晚春时节的自然美景,以及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淡泊,诗人通过“草过腰”、“水平桥”等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与雨后的宁静清新;通过“鸟语乱花”、“人闲一路”等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自在,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生活气息与人文关怀,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与深邃的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郑谷晚年定居蜀中时期,晚年的郑谷已经看淡了仕途的起伏与人生的得失,他更加珍惜眼前的宁静与美好,在一次雨后初晴的春日里,他漫步于江边,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闲适与淡泊之意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超脱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