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洞
唐·吕岩
後六百岁吾来游,洞中正夏凄如秋。
仙书一两卷,读罢吟风幽。
石泉碧涧流,万仞青嵯峨。
人间事已远,何有是非忧。
作者简介
吕岩,即吕洞宾,唐代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祖师爷级人物,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授以丹法,又遇火龙真君传授天遁剑法,其功成圆满后,普度众生,世间多有传说,被尊称为吕祖、吕祖师、吕仙祖、纯阳祖师等,吕洞宾以其神秘的事迹和广泛的信仰,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符号。
译文
六百年后的今天我来此游历,洞中虽是盛夏却寒冷如秋。
手捧一两卷仙书,读罢后在风中悠然吟诵。
石缝间清泉潺潺,碧绿的山涧流淌,万丈高峰青翠巍峨。
人世间的事情已经离我远去,哪里还有什么是非忧愁。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吕洞宾游历仙境的所见所感,首句点明时间跨度,强调自己是在六百年后来此游历;次句写洞中气候异常,盛夏却如秋天般凉爽;三、四句写自己在洞中读书吟诗的悠闲生活;五、六句描绘洞中自然景观的壮丽;末两句则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无拘无束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游洞为题材,通过描绘仙境的奇异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向往,诗中“後六百岁吾来游”一句,既显示了诗人对时间的超越感,也暗示了仙境的永恒不变,而“洞中正夏凄如秋”一句,则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仙境与世俗世界的不同,后四句则通过描绘仙境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脱尘世的主题,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吕洞宾作为道教中的重要人物,其传说和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这首诗很可能是吕洞宾在修炼过程中,对仙境的一种想象和描绘,通过这首诗,吕洞宾表达了自己对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道教文化对人们思想和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对仙境和神仙的向往和崇拜。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吕洞宾是道教中的人物,但这首诗可能并非真实的历史记录,而是后人根据吕洞宾的传说和故事创作而成的文学作品,在解读这首诗时,我们需要结合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理解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