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绍嵩
空山无俗声,心境自清明。
松竹为良友,云霞作近邻。
此中正自有佳处,区区外慕宁非痴。
何必求仙访隐去,人间亦得似蓬瀛。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生活在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表达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和人生的感悟,其作品多收录于《全宋诗》等文献中,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译文
空旷的山林中没有世俗的喧嚣声,心境自然变得清明澄澈。
松树和竹子成为我的良师益友,云霞仿佛是我的近邻。
这里面的美好景致自不待言,那些对外物有所贪图的人难道不是太痴迷了吗?
何必去寻找仙境或隐居之地呢,人间也有像蓬莱、瀛洲那样的仙境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中通过“空山无俗声”等句,展现了山林的宁静与美好,以及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而“此中正自有佳处,区区外慕宁非痴”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主旨,即认为山林之中自有其美好之处,那些对外物有所贪图的人实在是太痴迷了。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将山林中的宁静美好与世俗的喧嚣浮躁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也通过“此中正自有佳处”等句,表达了自己对山林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释绍嵩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选择了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生活中所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山林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通过描绘山林中的自然美景和自己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也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