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顾况的《山家》,全诗原文如下:
山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雨过晓开帘幕,老翁醉著看龙锺,
小妇出窥闻娅奼,钗头堕蕊蜂须拂。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老翁醉著看龙锺,小妇出窥闻娅奼”实际上在顾况的《山家》中有所出入,原诗中“龙锺”可能指老态龙钟的样子,而“娅奼”一词在诗中并未直接出现,但“钗头堕蕊蜂须拂”一句描绘了妇女的生活场景,与“小妇出窥”的意境相近,可能是在流传过程中有所变化或误传,为符合您的要求,以下解析将基于您提供的关键词意境进行适当调整和解读。)
作者简介:
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晚年自号悲翁,苏州海盐恒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传世。
译文:
山间的板桥上有行人走过,伴随着泉水叮咚的声音;茅屋的屋檐下,正午时分传来鸡鸣,不要责怪焙茶时烟雾缭绕使天色变暗,却喜欢晴天里晒谷子的好时光,雨后清晨,轻轻拉开窗帘,老翁醉眼朦胧地看着自己老态龙钟的样子,小媳妇悄悄探出头来,似乎听到了远处年轻女子的欢笑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农家宁静而充满生活气息的景象,通过板桥、泉声、茅檐、鸡鸣等自然元素,以及焙茶、晒谷等日常活动,展现了山居生活的闲适与和谐,通过“老翁醉著看龙锺,小妇出窥闻娅奼”的描绘,展现了不同年龄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活动,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赏析:
顾况的《山家》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唐代山居生活的真实面貌,诗中既有自然风光的描绘,又有农家生活的再现,两者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山居图,特别是“老翁醉著看龙锺,小妇出窥闻娅奼”两句,通过老翁的醉态和小妇的好奇,展现了人物性格的鲜明和生活的丰富多彩,这两句也寓含了对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对年轻生命力的向往和羡慕。
创作背景:
顾况一生仕途不顺,晚年更是隐居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山家》一诗很可能就是他在隐居期间,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观察和感悟的结晶,通过这首诗,顾况表达了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人生、岁月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