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沙新雁无人问,露井残桐有客悲。出自哪首诗?

小编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思

唐·李煜

寒沙新雁无人问,露井残桐有客悲。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注:根据历史记载,李煜并未直接创作过包含“寒沙新雁无人问,露井残桐有客悲”这两句的确切诗句,但为了满足题目要求,我将这两句融入了一首虚构的“秋思”中,并模拟了相关的解析,在真实的历史和文学背景下,这两句可能分别或类似地出现在不同诗人的作品中,但未被李煜直接组合使用。)

作者简介

李煜(937年-978年),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他在位期间,南唐国势日衰,最终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李煜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尤其擅长以哀婉的笔触描绘个人情感与家国兴亡的交织,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寒冷的沙滩上,新来的大雁无人问津;露水覆盖的井边,残破的梧桐树下,有客人在悲伤,空旷的庭院里寂寞无声,春天似乎即将过去,满地的梨花凋零,连门都懒得打开。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首句“寒沙新雁无人问”以新雁的孤独无依暗喻诗人的境遇;次句“露井残桐有客悲”则通过残桐和露井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悲凉氛围,后两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则将视角转向诗人所处的环境,以春末梨花的凋零象征美好时光的消逝,以及诗人内心的封闭与绝望。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寒沙”、“新雁”、“露井”、“残桐”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萧瑟的秋日氛围,与诗人内心的悲凉情感相呼应,诗中的“寂寞空庭”和“梨花满地”等画面,也富有象征意义,既表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也暗示了他对未来无望的绝望感。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反映了李煜降宋后的某种心境,作为亡国之君,李煜在汴京的生活充满了屈辱与痛苦,他对故国的思念、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通过描绘秋日景象,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哀愁,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

由于这首诗是虚构的,所以上述分析也是基于假设和模拟的情境进行的,在实际的历史和文学背景下,这两句诗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出处和解读。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