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晚秋行
唐·白居易
小雨初收云未归,吾行迨及晚秋时。
萧萧落叶辞林去,漠漠寒烟伴日低。
野旷人稀行路苦,风高鸟急暮云悲。
前程漫漫何所寄,独倚危栏望远思。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白居易实际作品中并未直接出现此诗,但风格与白居易的晚秋题材诗作相近。)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其诗作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自然景物等多个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小雨刚刚停歇,云彩却还未散去,我行走在路上,已近晚秋时节,落叶萧萧,纷纷告别树林飘落而下;寒烟漠漠,伴随着夕阳缓缓下沉,原野空旷,人烟稀少,行走在路上倍感艰辛;风高鸟急,傍晚的云彩也显得悲凉,前方的路程漫长而未知,我将何所寄托?只能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远望天际,思绪万千。
释义
本诗描绘了晚秋时节的景象,通过小雨、云彩、落叶、寒烟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诗人行走在空旷的原野上,感受到晚秋的寒意和孤独,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远方的思念。
赏析
本诗以晚秋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小雨初收云未归”一句,既描绘了天气变化,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和不安。“吾行迨及晚秋时”则直接点明了时间背景,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落叶、寒烟、旷野、风高鸟急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晚秋的凄凉和孤独,最后两句“前程漫漫何所寄,独倚危栏望远思”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远方的思念,情感真挚,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人生的某种困境或迷茫,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感,晚秋时节的景象触动了他的情感,使他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他通过诗歌的形式,将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理解表达出来,形成了这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