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仆远驮黄檗出,呼儿闲取白鸥归。全诗是什么?

小编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唐·皎然

闲居日已久,岁物皆芳菲。

雨霁山更鲜,云开日转微。

遣仆远驮黄檗出,呼儿闲取白鸥归。

兴来更秉笔,月照静山扉。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出入仕途,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多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丽闲淡,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他的诗作多表现隐逸生活情趣,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

译文

闲居山中已经很久了,四季的景物都散发着芬芳的气息,雨过天晴后,山色更加鲜亮,云彩散去,日光也变得柔和,我派遣仆人远去,驮着黄檗出山去卖,呼唤着儿子,让他闲来无事时去捕捉白鸥回来,兴致来时,我更是拿起笔来作诗,月光静静地照耀着山中的柴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山中的宁静生活,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心境,诗中“闲居日已久,岁物皆芳菲”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雨霁山更鲜,云开日转微”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雨后山色的清新和日光的柔和;“遣仆远驮黄檗出,呼儿闲取白鸥归”两句,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表现了诗人的闲适和自在;“兴来更秉笔,月照静山扉”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静谧的夜晚,以诗抒怀的雅致。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闲居山中的生活场景和心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自己的生活情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闲适的氛围,诗中“遣仆远驮黄檗出,呼儿闲取白鸥归”两句,尤为生动传神,既表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又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佳作。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长期隐居山中,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自在,以及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士大夫追求隐逸生活、崇尚自然美的风尚。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