硙轮激水无时息,酒旆迎风尽日摇。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9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浣溪沙·硙轮激水无时息

宋·苏轼

硙轮激水无时息,酒旆迎风尽日摇。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空欲散玳筵绡。

高歌一曲掩明瑟,从此归舟弄长啸。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他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水碓轮子不停地转动着,激荡着水流一刻也不停歇;酒馆的旗帜在风中迎风招展,整日摇曳不停,地面上仿佛刚刚铺展开来的锦绣华段,天空中仿佛要飘散开来的玳筵绡纱,我高声歌唱一曲,掩过了那明瑟的琴声,从此以后,我将乘着归舟,尽情长啸。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乡村或小镇的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景象,上片通过“硙轮激水”和“酒旆迎风”两个细节,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繁忙与和谐,下片则通过“照地初开锦绣段”和“当空欲散玳筵绡”的比喻,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梦幻,词人表达了自己高歌长啸、归隐江湖的豪情。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词人通过“硙轮激水”和“酒旆迎风”两个生动的场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繁忙与和谐,他又以“锦绣段”和“玳筵绡”来比喻自然景色的美丽,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梦幻般的色彩,词人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豪情,使得整首词在宁静中又不失豪迈。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苏轼被贬谪期间,在仕途不顺、人生坎坷的背景下,苏轼对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产生了深深的向往,他通过描绘乡村生活的细节和自然景色的美丽,来表达自己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词中也透露出词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与豪情,展现了他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