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万里桥
唐·罗隐
世间无处无愁到,底事难过万里桥?
江畔谁人吹玉笛,此心吾亦自逍遥。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唐代晚期诗人、文学家,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时期,一生历经坎坷,多次参加科举不第,晚年依附吴越王钱镠,曾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多讽刺现实,抒发个人抱负不得施展的愤懑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态度。
译文
世间哪里没有忧愁烦恼呢?为何偏偏要难过这万里桥呢?
江边有谁在吹奏着玉笛,而我的心境却也自得其乐,逍遥自在。
释义
首句“世间无处无愁到”直接点出世间普遍存在忧愁烦恼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艰难的深刻认识,次句“底事难过万里桥”以问句形式,引出诗人对特定地点——万里桥的感慨,暗含了对过往经历或某种难以逾越的困境的反思,后两句则转而描写江边吹笛的场景,以乐景衬哀情,表现出诗人在面对忧愁时的一种超然物外、自我调适的心态。
赏析
这首诗以“愁”为线索,前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愁苦的深刻体验和无奈情绪,后两句笔锋一转,通过描绘江边吹笛的闲适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超脱,这种情感的转换,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也展示了他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和自我调适能力,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罗隐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多次科举不第,使他深感人生无常和世事艰难,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愁苦的深刻体验和反思,同时也透露出他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超脱,万里桥作为成都的一处名胜,可能也是诗人曾经驻足、感慨的地方,因此成为了他抒发情感的载体,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罗隐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