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捣药吟
唐·吕岩
金丹九转徒可闻,玉兔千年空捣药。
云外飞仙不救人,山中宰相空遗庙。
作者简介
吕岩,即吕洞宾,唐代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道门十祖之一,民间传说他本来在唐德宗贞元十二载(796年)中进士,当官期间,他为官清廉,体恤民情,后因厌倦官场的尔虞我诈,便与妻子一起来到九江修炼,夫妇二人均得道成为仙人。《全唐诗》与《词综》中都收有他的诗作。
译文
金丹虽然传说有九转成仙的可能,但那也仅仅是听闻而已;玉兔在月宫中捣药千年,却也只是徒劳无功,云外的飞仙并不解救世间的苦难,山中的宰相(指隐士或高人)只留下空庙供人凭吊。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金丹、玉兔、飞仙、山中宰相等道教和神话元素,表达了诗人对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怀疑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金丹九转和玉兔捣药都是道教中关于修仙炼丹的传说,但诗人认为这些都是徒有其名,无法真正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飞仙和山中宰相则象征着超凡脱俗和隐居避世的高人,但诗人指出他们并不能解救世间的苦难,留下的是空寂和遗憾。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对道教和神话传说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修仙炼丹的虚幻和无用,以及高人和隐士的无力与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忧虑,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和世间苦难的深刻认识。
创作背景
吕洞宾作为道教的重要人物,对道教文化有着深厚的了解和独特的见解,这首诗可能是他在修炼过程中,对道教中的某些观念和传说产生了怀疑和反思,从而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吕洞宾表达了自己对修仙炼丹的怀疑和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同时也展示了他作为道教大宗师的深刻洞察力和批判精神。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吕洞宾在道教中被尊为祖师,但他的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在历史上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确定性,在解读这首诗时,我们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和道教文化进行综合分析,以更准确地理解诗人的意图和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