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鼓鼕鼕欲断时,官闲惟与睡相宜。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街鼓鼕鼕欲断时,官闲惟与睡相宜。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后两句译文)

街上的鼓声鼕鼕作响,快要停歇的时候,我身为官员却清闲无事,只觉得与午睡最为相宜。

释义

街鼓鼕鼕:街上的鼓声咚咚作响,形容时间已近傍晚,街鼓即将停止敲响。

欲断时:即将停止的时候。

官闲:指官职清闲,没有多少公务要处理。

惟与睡相宜:只觉得与睡觉最为合适。

赏析

这首诗是杨万里闲居时所作,通过描绘初夏午后的闲适生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后两句“街鼓鼕鼕欲断时,官闲惟与睡相宜”尤为传神,街鼓的声音逐渐停歇,暗示着一天的忙碌即将结束,而诗人作为一位清闲的官员,此时只觉得与午睡最为相宜,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享受,这种生活态度在南宋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平静的高尚情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杨万里闲居期间,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但杨万里在仕途上并未得到重用,反而多次遭贬,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闲居生活,以诗酒自娱,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闲适生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首诗正是他在初夏午后,午睡醒来后所感所悟的结晶,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