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夜寄怀
唐·贾岛
雷起鼻端秋枕石,泉鸣指下夜横琴。
孤灯寂寂心如梦,万籁萧萧意似吟。
白发满头归未得,青山何处是知音。
西风瑟瑟吹黄叶,独倚高楼望远林。
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开成五年(840年)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底,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其诗在晚唐自成一体,独步当时,长于五言律诗,人称“贾岛体”,亦工于绝句,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长于炼字,人称“苦吟诗人”,有《贾岛集》传世。
译文
秋夜中,雷声仿佛在鼻尖响起,如同枕石而眠时听到的轰鸣;手指轻拨琴弦,泉水叮咚之声便在夜色中回荡,孤灯之下,内心一片寂静,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万籁俱寂之时,思绪却如同吟诗般涌动,满头白发,归乡无望,这青山绿水之间,何处能寻得知音?西风瑟瑟,吹落片片黄叶,我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遥望着远方的树林。
释义
首联“雷起鼻端秋枕石,泉鸣指下夜横琴”以奇特的想象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内心的激荡,颔联“孤灯寂寂心如梦,万籁萧萧意似吟”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孤寂与诗人内心的思绪,颈联“白发满头归未得,青山何处是知音”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与知音难觅的感慨,尾联“西风瑟瑟吹黄叶,独倚高楼望远林”则以景结情,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推向高潮。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首联以“雷起鼻端”与“泉鸣指下”的奇特想象,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诗人内心的激荡,颔联则通过“孤灯”与“万籁”的对比,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孤寂与诗人内心的思绪,颈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与知音难觅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沉,尾联则以景结情,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推向高潮,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贾岛的诗风以苦吟著称,这首诗也不例外,诗人在用词上极为讲究,如“雷起鼻端”、“泉鸣指下”等句,既富有想象力又极具画面感,诗人在情感表达上也极为细腻,将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在情感与意境上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贾岛在晚唐时期所作,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身处异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诗人也面临着知音难觅的困境,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诗以抒发内心的情感,通过描绘秋夜的静谧与内心的激荡,诗人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与知音难觅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