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葵剥枣及时序,烂醉黍酒歌邠风。的解释

小编96个月前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羌村三首·其三》,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羌村三首·其三

唐·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烹葵剥枣及时序,烂醉黍酒歌邠风。

秋毫不肯干涉人,又得此生还故丘。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译文

群鸡正乱叫,客人来时,鸡又打了起来。

把鸡赶上了树端,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

四五位父老乡亲,来把我久久地询问。

手里都带着礼物,从榼里倒出清酒和浊酒。

一再解释说:“酒味之所以淡薄,是由于田地没人去耕耘。

战争尚未停息,儿女们都东征去了。”

请让我为父老歌唱,在艰难的日子里实在惭愧。

唱完歌,我仰天长叹,四座听众为之动容。

按照时节烹煮葵菜和摘取嫩枣,频举酒杯痛饮醇香的美酒,高歌《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

秋收时我不去掠夺旁人的收成,这样还能够在这乱世中保全性命回到故乡。

释义

这首诗描述了杜甫在战乱时期回到家乡羌村,受到父老乡亲的热烈欢迎和款待的情景,诗中通过描写群鸡乱叫、父老问候、携酒相迎等细节,展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他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父老乡亲的感激之情和对时局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真挚,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乱时期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诗人以“烹葵剥枣及时序,烂醉黍酒歌邠风”两句,表达了自己在艰难岁月中依然保持乐观和豁达的心态,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当时,杜甫为了躲避战乱而四处奔波,后来终于有机会回到家乡羌村,在回到家乡的途中,他受到了父老乡亲的热烈欢迎和款待,这使他深感欣慰和感激,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记录这段难忘的经历,并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时局的忧虑,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