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富贵贫贱
唐·吕岩(吕洞宾)
座延穷鬼心不疑,炉锤横财渠自别。
万贯家财不义取,一毫莫与况铜铁。
作者及朝代
作者:吕岩,即吕洞宾,唐代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民间传说他本来是一介书生,后在游历中遇仙人汉钟离祖点化成仙,从此云游四海,普度众生,吕洞宾的形象经常出现在民间故事和文学作品中,被描绘为一位风度翩翩、行侠仗义的神仙,他的故事和传说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穷鬼坐在我的座位上我却毫不怀疑(自己的志向),对于横财的诱惑我自有分辨(不会为之所动),万贯家财若是不义之财,那么一丝一毫我也不会去取,更何况是铜铁这样的俗物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贫富的淡然态度和对道德原则的坚守,首句“座延穷鬼心不疑”表明诗人即使身处贫困之中,也毫不动摇自己的信念和志向;次句“炉锤横财渠自别”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横财的清醒认识,能够自觉分辨并拒绝诱惑;后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不义之财的坚决拒绝,即使是微薄的铜铁之财也不会接受。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贫富和道德的深刻认识,诗人通过对比贫富和横财,突出了自己对于道德原则的坚守和对于不义之财的拒绝,诗中“心不疑”和“渠自别”两个词语,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坚定和清醒,诗人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坚守道德的高尚品质,对于后世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创作背景
吕洞宾作为一位道教大宗师,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道德观念,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历四方、普度众生的过程中,面对贫富悬殊、道德沦丧的社会现实,有感而发,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贫富的淡然态度和对道德原则的坚守,同时也希望以此警醒世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在吕洞宾的诗歌中并不算是非常著名的作品,但它所蕴含的哲理和道德观念却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吕洞宾作为一位道教大宗师的智慧和胸怀,以及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于道德原则的坚定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