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躬耕已有期,凤城归路却迟迟。全诗是什么?

梦梦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归田

唐·韦庄

白首躬耕已有期,凤城归路却迟迟。

人间万事都如梦,惟有清名万古知。

作者及朝代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作者简介

韦庄生于晚唐,历经唐末动乱,后入蜀依附王建,建立前蜀政权,任宰相,他一生经历了由唐到五代的巨大变迁,其作品多反映战乱时代的苦难和个人流离失所的痛苦,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

译文

白发苍苍的我早已有了归隐田园的打算,但回到京城(凤城,代指京城)的路却迟迟未能成行,人世间的一切繁华与纷争都如同梦幻泡影,唯有高尚的品德和清白的名声才能流传千古,为后人所知。

释义

“白首躬耕已有期”表达了诗人晚年希望归隐田园,亲自耕作以度余生的愿望;“凤城归路却迟迟”则透露出诗人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偿,归途受阻的无奈与遗憾。“人间万事都如梦”是对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深刻感慨;“惟有清名万古知”则强调了品德与名声的重要性,认为这才是能够超越时间、流传久远的真正财富。

赏析

这首诗以归隐田园为主题,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首句“白首躬耕已有期”直接点明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次句“凤城归路却迟迟”则通过归途的迟滞,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后两句“人间万事都如梦,惟有清名万古知”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将个人命运与历史长河相对照,强调了品德与名声的永恒价值,整首诗语言简洁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乱世,历经坎坷,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悟,作为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文人,韦庄也深知品德与名声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归隐田园的意象和人生如梦的感慨,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同时也强调了品德与名声的永恒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