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
唐·白居易
门巷萧条长绿苔,故人容鬓各相衰。
欲留客饮无多酒,更倩僧谈得几回。
官闲有味缘高卧,酒贵无忧为细倾。
老去风情减损尽,唯应日涉趣犹生。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门前巷子里长满了青苔,显得萧条冷清,老朋友们的容颜和鬓发也都已经衰老,想要留客人喝酒却没有多少酒,再请僧人谈话又能谈几回呢?官职清闲自有其乐趣,因为可以高卧无忧,酒虽然贵但我没有忧虑,因为可以细细品尝,年老之后,风情趣味都减少了很多,只有每天外出走走,还能感受到一些生活的乐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白居易晚年闲居时的生活状态,诗中通过描写门巷的萧条、故人的衰老、酒量的有限以及僧谈的稀少,展现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孤寂与平淡,诗人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反而从官职的清闲和酒的细品中找到了乐趣,体现了诗人随遇而安、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闲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宁静与淡泊,诗中“官闲有味缘高卧,酒贵无忧为细倾”两句,尤为精彩,诗人以“官闲”为乐,认为官职清闲可以让自己高卧无忧,享受生活的宁静;而“酒贵无忧”则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的淡泊,即使酒价昂贵,也能细细品尝,不为物质所累,这种随遇而安、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正是诗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经历了多次贬谪和升迁,在晚年时期,他逐渐看淡了名利,开始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通过描绘自己闲居时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