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春淹泊锦官城,作个归期苦未成。全诗是什么?

春秋126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三绝句·其二

唐·杜甫

经春淹泊锦官城,

作个归期苦未成。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早年漫游各地,后入朝为官,但仕途不顺,安史之乱后,杜甫颠沛流离,历经坎坷,最终在成都草堂度过晚年,他的诗作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成就。

译文

整个春天我都在锦官城(成都)漂泊,

想要定下一个归家的日期却总是难以实现。

我这辈子难道注定要做一个诗人吗?

在蒙蒙细雨中骑着驴子进入剑门关。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在成都漂泊多时的无奈与思乡之情,首句“经春淹泊锦官城”描绘了诗人长时间逗留在成都的情景,“淹泊”二字透露出一种无处安身的漂泊感,次句“作个归期苦未成”则直接表达了诗人想要回家却难以成行的苦楚,后两句“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同时也隐含了对诗人身份的认同和对旅途艰辛的描绘。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前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处境和心情,后两句则以自嘲和描绘的方式,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情感色彩,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期间所作,当时,杜甫因战乱而流离失所,最终在成都得到了好友严武的帮助,得以在草堂定居,尽管有了暂时的安身之所,但诗人依然心系家乡,渴望能够早日归家,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敏感和深刻,他能够将自己的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力的诗歌作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