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观挂席乘潮快,便觉悬车纳禄迟。出自哪首诗?

春秋10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亭晚望

唐·宋之问

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

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偶观挂席乘潮快,便觉悬车纳禄迟。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作者简介

宋之问,唐代诗人,约生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卒于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上元进士,官至考功员外郎,因事获罪,贬泷州参军,后遇赦北归,途中赐死于桂州,宋之问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对唐代律诗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其作品多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之作,但也有少数佳作,如《渡汉江》等。

译文

江水浩渺,仿佛浸没了天边云彩的根基,远处的村庄在烟岚中若隐若现,鸟儿归巢,沙地上留下了它们的足迹;帆船驶过,江面上却未留下任何痕迹,偶尔看到船只乘着潮水快速前行,便觉得自己挂冠辞官、领取俸禄的日子来得太迟了,暂且还是饮上美酒,趁着月光在高台上醉倒吧。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江亭晚望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由此引发的对人生选择的感慨,首联和颔联通过描绘江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颈联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反思和感慨,尾联则以一种洒脱的态度,展现了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豁达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方面,通过“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等句,生动地描绘了江亭晚望的壮丽景色,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在抒情方面,诗人通过对比和联想,将眼前的景象与自己的人生经历相结合,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颈联“偶观挂席乘潮快,便觉悬车纳禄迟”一句,更是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露无遗,既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对仕途的厌倦和无奈,尾联则以一种洒脱的态度,展现了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豁达与超脱,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宋之问被贬谪期间,在仕途不顺、人生失意的情况下,诗人来到江亭,望着眼前的壮丽景色,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反思的诗篇,通过描绘江景和抒发情感,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的厌倦,同时也展现了自己面对困境时的豁达与超脱,这种情感上的表达,不仅使这首诗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和深刻,也使其在艺术上更具感染力和魅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