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陪太尉丈八关春晓宴
唐·韦应物
参谋健笔落纵横,太尉清樽赏快晴。
晓树低檐啄翠羽,春流绕砌咽鸣筝。
楼台深锁无人到,池馆静开长日明。
幸得陪游圣明主,雕鞍不惜醉归程。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出身京兆韦氏,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世称“韦苏州”,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在文学上颇有造诣,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人并称“王孟韦柳”,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参谋的文笔矫健,文章纵横驰骋;太尉手执清酒,欣赏这晴朗的天气。
清晨的树木低垂着枝叶,屋檐下翠鸟在啄食;春水绕过台阶,发出如鸣筝般的潺潺声。
楼台深锁,无人前来打扰;池馆静谧,长日里阳光明媚。
有幸陪伴圣明的太尉游览,即使醉归也不吝惜那雕鞍宝马。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陪同太尉在八关春晓宴上的情景,首联赞美了参谋的文采和太尉的雅兴;颔联通过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氛围;颈联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和明媚;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陪伴太尉游览的荣幸和喜悦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晓宴的优美景象和人物情态,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学功底,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活动的刻画,营造出一种清新淡雅、宁静优美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太尉的敬仰和感激之情,以及陪伴太尉游览的荣幸和喜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陪同太尉游览八关时所作,八关位于唐代长安城附近,是一处风景秀丽的胜地,当时,韦应物作为太尉的幕僚,有幸陪同太尉游览此地,并在春晓时分举行宴会,在宴会上,韦应物被眼前的美景和太尉的雅兴所感染,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韦应物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闲适生活和自然美景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