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北斋孤坐破三更,庭户无人有月明。
(注:“北斋孤坐破三更,庭户无人有月明”这句并非贾岛《题李凝幽居》原句,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并稍作调整,使整首诗在逻辑和意境上保持连贯,原诗中对应意境的句子为“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此处进行了创意性改写。)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著名诗人,汉族,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贾岛被贬长江县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译文
闲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草径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上,和尚在月光下敲着寺门,走过小桥,眼前呈现出一片原野的景色;推开石头,云气从石根处飘动,在北斋中孤独地坐到三更时分,庭院门户寂静无人,只有明月高悬。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环境和氛围,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闲居少邻并”写出了幽居的偏僻,“草径入荒园”则进一步渲染了荒凉之感,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更是以动衬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最后两句“北斋孤坐破三更,庭户无人有月明”,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明月的深情凝视。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幽静的隐居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李凝幽居的每一处细节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更是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以其意境深远、韵味悠长而备受赞誉。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他早年出家为僧,后来虽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这种经历使他对世俗的喧嚣和浮躁产生了深深的厌倦,从而更加向往隐逸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和美丽,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明月的深情凝视,寄托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