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酽颇妨千里梦,簟凉初怯五更风。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夏日旅怀

宋·寇准

离肠未语先成断,泪眼逢秋易自红。

愁态自随风影去,旅魂空逐海潮东。

茶酽颇妨千里梦,簟凉初怯五更风。

如何此夜孤灯下,又听芭蕉滴雨声。

作者简介

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入侵,寇准任同平章事,力排众议,劝真宗亲征,促成“澶渊之盟”,后因王钦若等人排挤,罢相,天禧三年(1019年)复相,封莱国公,又受丁谓排挤,贬雷州司户参军,卒于贬所,追赠中书令、楚国公,谥号“忠愍”,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莱公集》传世。

译文

离别的愁肠还未诉说就已心碎欲断,泪眼在秋天里更容易变得通红。

忧愁的神态随风影而去,旅人的魂魄空自追逐着东去的海潮。

浓茶太酽妨碍了我千里之外的归梦,竹席初凉让人在五更时分感到了风的寒意。

在这孤灯独照的夜晚,又怎能忍受那芭蕉叶上滴落的雨声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旅途中的孤独与愁绪,首联直接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泪眼朦胧的状态;颔联通过“风影”和“海潮”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漂泊无依之感;颈联“茶酽颇妨千里梦,簟凉初怯五更风”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在夜晚因浓茶难眠、因凉簟而感风寒的情景;尾联以芭蕉滴雨声作为背景,更加深了诗人的孤寂与愁苦。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夏日旅途中的孤独与愁绪,情感真挚而深沉,颈联“茶酽颇妨千里梦,簟凉初怯五更风”是全诗的精华所在,通过“茶酽”和“簟凉”两个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思念家乡而难以入眠的愁苦心境,芭蕉滴雨声的描写也极具画面感,使得整首诗的氛围更加凄凉、孤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寇准在旅途中所作,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正身处异乡,远离家乡和亲人,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愁绪,在夏日的夜晚,诗人难以入眠,便写下了这首充满愁苦情感的诗作,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他在仕途上的坎坷和漂泊无依的境遇。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