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何年堕翠虯,屈蟠爪尾护吾州。出自哪首诗?

小星9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王十朋的《会稽石亭峥嵘甚异出他石远甚名之曰翠虯亭且为作歌》,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天上何年堕翠虯,屈蟠爪尾护吾州。

雨余鳞甲生云气,风定波澜漾月流。

莫向人间争得失,且来亭上共沙鸥。

使君此去应回首,他日重来认旧游。

作者及朝代

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今浙江省乐清市)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官秘书郎,曾数次建议整顿朝政,起用抗金名将,孝宗立,累官侍御史,力辞言事,出知饶、夔、湖、泉诸州,救灾除弊,有治绩,时人绘《八贤图》赞颂,乾道七年(1171年),病逝于梅溪,年六十,谥“忠文”,有《梅溪集》等。

作者简介

王十朋是南宋时期的杰出文人,他不仅以文学才华著称,更以忠诚正直、敢于直言进谏的政治品格闻名,他的诗作多抒发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天上的哪一年坠落了一条翠绿的虬龙,它屈曲盘绕的爪尾守护着我们的州城,雨后它的鳞甲上生出云气,风定时波澜荡漾着月光流动,不要在人间争名夺利,且来翠虯亭上与沙鸥共赏美景,使君你此去应该会回首怀念,他日重来时还能认出这旧时的游历之地。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一条坠落于人间的翠虬龙(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热爱和对时局的超脱态度,诗中“天上何年堕翠虯”一句,既富有想象力,又暗含了对时局的隐喻,而“莫向人间争得失,且来亭上共沙鸥”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赏析

本诗以翠虬龙为引子,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深意的画面,诗人通过对翠虬龙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家乡的壮丽景色,更寄托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的“莫向人间争得失”等句,也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本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十朋的政治生涯和人生经历有关,作为一位忠诚正直的官员,王十朋在仕途上曾遭遇过不少挫折和困难,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翠虬龙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寄托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这种情感与经历的结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